
Bulletin
wall bulletinMenu
- 3.1 Overview
- 3.2 Country analysis
- Argentina
- Australia
- Bangladesh
- Brazil
- Canada
- Germany
- Egypt
- Ethiopia
- France
- United Kingdom
- Indonesia
- India
- Iran
- Kazakhstan
- Cambodia
- Mexico
- Myanmar
- Nigeria
- Pakistan
- The Philippines
- Poland
- Romania
- Russia
- Thailand
- Turkey
- Ukraine
- United States
- Uzbekistan
- Vietnam
- South Africa
- 概述
- 阿根廷
- 澳大利亚
- 孟加拉国
- 巴西
- 加拿大
- 德国
- 埃及
- 埃塞俄比亚
- 法国
- 英国
- 印度尼西亚
- 印度
- 伊朗
- 哈萨克斯坦
- 柬埔寨
- 墨西哥
- 缅甸
- 尼日利亚
- 巴基斯坦
- 菲律宾
- 波兰
- 罗马尼亚
- 俄罗斯
- 泰国
- 土耳其
- 乌克兰
- 美国
- 乌兹别克斯坦
- 越南
- 南非
- 4.1 Overview
- 4.2 China's crop production
- 4.3 Pest and diseases monitoring
- 4.4 Major crops trade prospects
- 4.5 Outlook of domestic price of four major crops
- Northeast region
- Inner Mongolia
- Huanghuaihai
- Loess region
- Lower Yangtze region
- Southwest China
- Southern China
- 4.1 概述
- 4.2 中国大宗作物产量估算
- 4.3 病虫害状况
- 4.4 中国大宗粮油作物进出口形势
- 4.5 大宗作物价格预测
- 中国东北区
-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 黄淮海区
- 黄土高原区
- 长江中下游区
- 中国西南区
- 华南区
Authors: 超级管理员 | Edit: Miao
CropWatch利用遥感数据估算了处于生长季的产量,并利用趋势分析预测了尚未播种的作物产量,完成2016年全球大宗作物产量的预测,结果见表5.1和表5.2所示。全球产量预测结果将在2016下期(11月底发布)通报中逐步更新,并且随着更多遥感数据的更新,监测结果准确度将会逐步提升。其中小麦为北半球产量最高的冬季作物,而其他三种大宗作物约有80%已收获或正处于生长期。
表5. 1. 2016年全球玉米、水稻、小麦、大豆产量(万吨)及其相对变化(%,与2015年相比)
注:主产国包括中国和第三章(以及表5.2)中所列的30个国家,CropWatch对其作物长势和产量进行了详细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该31个主产国占据了全球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超过80%的产量的出口量,详细的方法论细节可参考表5.2的注解。小微生产国包括151个国家(从阿富汗和安哥拉到赞比亚和津巴布韦),CropWatch利用FAOSTAT数据的趋势分析对每个国家的全国产量进行了预测并将其整合到表格中。其中,表中所有国家包括主产国和小微生产国,5个主要出口国的数据来源于http://www.indexmundi.com/agriculture上的USDA数据。根据表5.2统计得到全球总产量,其中并未包括大豆产量和乌拉圭(第5大主产国)的产量,这两项数据可通过FAOSTAT的趋势分析得到。
表5.1显示,CropWatch估算的全球2016年作物产量与2015年的估算结果相比小幅减少1%,其中玉米、大豆产量均分别小幅增产0.5%和0.8%,小麦小幅减产0.2%,而水稻产量预测结果与2015年相比显著减少3%,这主要是受到印度不利的作物长势的影响。此外,31个主产国的估算结果不容乐观,将所有小微生产国累加分析,其产量变幅整体高于大宗作物主产国。而当仅考虑全球前5大主产国时,结果略有好转:玉米、小麦和大豆均分别增产0.8%、2.0%和1.0%,而水稻预计大幅减产8%,这一结果可能使全球粮食供应变得紧张。
对于作物长势及生产形势估算结果,国家之间(对于某种作物)或者作物之间(对于某个国家)有时候会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多个国家之间单种作物比较,各国玉米估算结果之间差异最大(变化幅度为-32 至+51%之间),而剩余三种作物估算结果差异同样不可忽视(变化幅度为-15% 至 +30%之间)。对于单个国家内多种作物之间比较,国家大小、播种季数量以及生态气候条件的多样性都对结果存在不小的影响,中国作为典型的例子,其玉米、水稻和大豆均增产1%,而其小麦却减产2%。其中,作物之间预计产量结果差异较小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俄罗斯以及美国,差异较大的国家包括南非(玉米减产32%,小类作物大豆增产9%)、土耳其(冬小麦减产16%,夏季作物大豆增产8%)、加拿大(玉米减产5%,小麦增产11%)。此外,缅甸玉米预计增产3%而水稻预计减产17%,与南亚国家的作物生产形势总体趋势相符,这一现象主要是受到全球农业气象模式(参见第一章及3.1节)的影响。
表5. 2. 2016年全球玉米、水稻、小麦、大豆产量(万吨)及其相对变化(%)
注:主产国和小微生产国的定义参见表5.1的注解。上表中加粗的产量为CropWatch利用各国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估算出的作物产量,其他产量为利用FAOSTAT发布的产量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计算得到的作物产量。CropWatch预测结果部分是以现有的作物信息为基础,较趋势分析的预测结果具有较大的可信度。上表中最后三行定义与表5.1中相同。
玉米
CropWatch预测结果显示,各国之间玉米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南非玉米产量减幅最大,达到32%,这与该国遭受大范围的旱情有关,且已在上期通报中有所提及。此外,印度和巴西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玉米产量减幅分别达到13%和12%,主要原因是受到不利的农业气象的影响,尤其是受到洪灾和旱情的影响。此外,部分国家估算结果较为乐观,孟加拉国玉米预计增产6%,该国在近几年来玉米产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哈萨克斯坦预计增产5%,乌兹别克斯坦预计增产7%,乌克兰及其邻国波兰分别预计增产9%和7%,伊朗和埃塞俄比亚分别预计增产8%和19%。若以上国家的预计增产结果都能在之后的估算中得到验证,那么上一季度因旱情造成的严重减产将得到缓解。
水稻
西亚至东南亚的水稻主产国生产形势严峻,水稻预计产量遭受较大降幅。这与该区域正在遭受的大范围旱情不无关系,同时过度的降水导致河流流量激增从而引发洪灾也是影响减产的重要原因。除上文中提到的印度(预计减产13%)外,还有部分国家同样面临较大幅度的减产:越南预计减产8%,泰国预计减产7%,柬埔寨预计减产6%,孟加拉国预计减产5%,巴基斯坦和菲律宾均预计减产2%。而缅甸和印度尼西亚均预计增产3%,与去年的增幅相同。此外,美国和伊朗分别预计增产4%和9%。
小麦
小麦预计产量减幅最大的国家为土耳其和印度,分别达到16%和6%,阿根廷和巴西的生产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减幅达到4%。在小麦主产国中,加拿大预计增产11%,罗马尼亚预计增产7%,澳大利亚预计增产5%。此外,除上文中提到的水稻和玉米分别预计将增产外,伊朗和埃塞俄比亚的小麦生产形势良好,预计产量增幅分别为15%和12%。
大豆
由于中国近年的政策变化,其小麦预计产量将达到过去十多年来首次增长(1%)。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大豆主要生产国,其大豆分别预计增产3%和2%。在其他大豆主产国中,阿根廷由于受到过度的降水的影响,其大豆产量预计减少1%,而巴西和美国分别预计同比增产2%和1%。此外,加拿大和印度大豆预计产量均有所减少(分别为8%和11%),这将对国际大豆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而当结合人口增长数据进行分析时,印度大豆产量同比减少150万吨,其他三种作物中玉米产量同比减少200万吨,水稻产量同比减少1100万吨,小麦产量同比减少500万吨,减幅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