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lletin
wall bulletinMenu
- 3.1 Overview
- 3.2 Country analysis
- Argentina
- Australia
- Bangladesh
- Brazil
- Canada
- Germany
- Egypt
- Ethiopia
- France
- United Kingdom
- Indonesia
- India
- Iran
- Kazakhstan
- Cambodia
- Mexico
- Myanmar
- Nigeria
- Pakistan
- The Philippines
- Poland
- Romania
- Russia
- Thailand
- Turkey
- Ukraine
- United States
- Uzbekistan
- Vietnam
- South Africa
- 概述
- 阿根廷
- 澳大利亚
- 孟加拉国
- 巴西
- 加拿大
- 德国
- 埃及
- 埃塞俄比亚
- 法国
- 英国
- 印度尼西亚
- 印度
- 伊朗
- 哈萨克斯坦
- 柬埔寨
- 墨西哥
- 缅甸
- 尼日利亚
- 巴基斯坦
- 菲律宾
- 波兰
- 罗马尼亚
- 俄罗斯
- 泰国
- 土耳其
- 乌克兰
- 美国
- 乌兹别克斯坦
- 越南
- 南非
- 4.1 Overview
- 4.2 China's crop production
- 4.3 Pest and diseases monitoring
- 4.4 Major crops trade prospects
- 4.5 Outlook of domestic price of four major crops
- Northeast region
- Inner Mongolia
- Huanghuaihai
- Loess region
- Lower Yangtze region
- Southwest China
- Southern China
- 4.1 概述
- 4.2 中国大宗作物产量估算
- 4.3 病虫害状况
- 4.4 中国大宗粮油作物进出口形势
- 4.5 大宗作物价格预测
- 中国东北区
-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 黄淮海区
- 黄土高原区
- 长江中下游区
- 中国西南区
- 华南区
Authors: 超级管理员 | Edit: Miao
简介
南亚国家主要包括印度(IND)以及印度北部的巴基斯坦(PAK)、孟加拉国(BGD)、尼泊尔(NPL)、不丹和南部的斯里兰卡(LKA)等。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的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印度恒河平原,平原名字取自印度河和恒河,该平原地区的海拔均在250米以下。孟加拉国位于由三条亚洲最大的河流(恒河、雅鲁藏布江、梅克纳河)交汇形成的三角洲地带,从某种意义上这里也是最大的三角洲。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孟加拉国的岩性具有十分独特的性质:除了在一些边缘地区如东南部的吉大港山区,绝大多数区域都是由沉积物构成的,极少出现硬石。旁遮普地区(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五河之地”)包括印度恒河平原的西部低洼地区,并被伊朗边界的俾路支省高原所隔断。在印度恒河新月地带外,海拔快速升高至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以及南部的印度德干高原中心地带,在这里海拔大约为500米。在斯里兰卡,南部的海拔最高,对气候和农业有重要影响。
世界上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南亚,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位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八个国家。同欧洲以及几内亚东部湾类似,南亚也包括一些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表 X1):每平方公里超过1100人,孟加拉国是世界上非城市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极高的人口密度也造成了极大的耕地比重(孟加拉国为60%,排在其后面的是印度,为53%。巴基斯坦稍小,为39%)。对这三个国家而言,这一比值相比同一地区的其他国家是处于耕地相对短缺的情况。
除了巴基斯坦的人口增长率在2015年保持接近2%(2.1%),其他这一地区的国家都接近1%(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为1.2%)或低于0.9%(斯里兰卡)。为了更直观地对一些农作物统计数据进行对比,表X1展示了在最近12年的人口增长情况(百分比在1998-2002年段和2010-2014年段进行变化)。在这全部国家中。巴基斯坦的人口增长率最高(+31%),斯里兰卡的人口增长率最低(9%)。世界银行的增长率和FAO数据的差异反映了一个关于不丹人口统计的著名争议,包括从相邻国家的移民和文化问题。
总体而言,除了一些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孟加拉国在食品供应方面做得很好:谷类产量增速高于人口增长(44% 对比 20%),每头谷物产量最高(每年343kg)。在印度,这一数值接近(25%对比21%)。斯里兰卡的情况最高(49%对比9%)。斯里兰卡经常被用作展示成功的家庭计划政策的案例,同时也用作展示农作物产量增长超过人口增长,尤其是大豆和玉米(相比于营养不良的水平(25%),斯里兰卡足以和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相对比)。孟加拉国同样将主要作物转为玉米,以及这一地区的传统作物春小麦,但是在盛行气候下其潜在产量低于玉米。
(a) (b)
图 5.x1. 南亚地区(a)地理环境与(b)高程
农业环境
对比潜在蒸散发值(PET),南亚的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大程度的降水影响,尤其是一些需水作物如玉米、水稻,其水量需求高于PET20%-50%(图 5.X2a)。在同一图中显示,这一地区也是世界上气候最潮湿的地区之一(如在印度东北部和印度西南部沿海高止山脉西部靠近德干高原地区),这里由于海拔导致低温并造成低PET值。由喜马拉雅山阻挡形成的季风性降水是印度恒河平原的主要水资源来源。尤其对于巴基斯坦南部地区,该地区大多数沙漠省份近沙漠气候占主导,这里充足的阳光照射和种族的水资源供应以及抑制病虫的低空气湿度共同作用,形成了非常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同样,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共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连续性灌溉地。如果将中亚和中国(长江流域)纳入考虑范围,由喜马拉雅山脉发源的河流灌溉供养了全球20%的人口(Allison, 2012)。因此,正如在最近的CropWatch通报中展示的,洪水是影响该地区的主要灾害。一些传统品种的水稻(如孟加拉国的一种被称为B-aman的浮动水稻类型)为了适应洪水,其茎伸长每天可达20厘米,但是它们不能适应现代的种植技艺,以及高产品种的发展。
南亚地区的年际水平衡跨越北部的气候适宜区域至南部斯里兰卡的赤道高地,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在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季节通常被分为旱季和雨季,旱季通常从十月持续至来年三月,期间主要种植冬季作物(小麦、芝麻、多种芸苔作物、温带豆类等);雨季通常从五月持续到十一月,期间主要在季风区域种植夏季作物(水稻、甘蔗、棉花、玉米、大豆以及热带豆类等)。在孟加拉国,通过在三个季节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水稻可以全年种植,这三个季节分别是三至七月的季风季初期,七至十二月的季风季末期,以及主要进行灌溉种植的一至六月(Dey and Norton1992)。斯里兰卡的作物种植季节与东南亚的沿海地区较为接近。他们每年种植两季,第一季在八月至十月播种,在五至六个月后收获;第二季在四至五月播种,在四至五个月后收获。
南亚的种植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主要由几个因素控制:水资源控制等级(如淹低洼地雨养水稻,河流或地下水灌溉水稻、旱稻或有氧大米)、控制河流和降水的时期、天气状况、降雨可利用的时期(从巴基斯坦的信德有0个月份可利用到斯里兰卡南部的12个月份可利用)。
除巴基斯坦外,各国均利用可持续水资源中的适量部分用于农业(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均低于5%,斯里兰卡为21%,巴基斯坦为70%),土地的可利用性成为限制大多数国家的因素。印度、巴基斯坦和不丹的作物种植密度较高,每年增加两种作物。根据Wu et al (2015)的研究,通过降低作物间距仍然可以增加产量,目前在南亚作物间距为0.1-0.5。
(a) (b)
图 5.x2. (a) 年降水与潜在蒸散发量差(mm) (b)灌溉地作物比例
种植模式与变化趋势
南亚地区的种植模式存在国家间的巨大差异,小麦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占主导地位,水稻在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占主导地位(图5.x3)。蔬菜、水果和土豆则普遍存在。由于素食的传统,在印度土豆占据了一个较大但是仍有限的比例,并在出口中占据一定比重。通常,作物分布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其次是政策或市场影响。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多个方面类似。两个国家营养不足的比例均有20%,机械化水平也相近,大约为每公顷15至20辆拖拉机。两个国家均种植大量甘蔗并且从东南亚进口大量的油料。在这两国的饮食中牛奶和奶制品占有很高的比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大米和面粉在饮食中占的比例,巴基斯坦主要进行小麦和土豆贸易,印度更多依赖大米。在其他国家大米在饮食中均占有决定性地位。巴基斯坦正处于饮食和文化由西亚、中东向南亚过渡的地带。
考虑到玉米的产量正在快速增长,有趣的是在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玉米的种植比例却不高(表5.x1)。大豆在印度和斯里兰卡都有较快增加,但在巴基斯坦,根据M. Hanif的研究,大豆的种植与一些玉米新种类、土豆(所有地方都在增长)形成竞争,这些作物都能比大豆更能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这并不像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情况,那里的大豆对农民不具吸引力且在当地市场上充满国际进口作物。
(a) (b)
(c)
(d)
图5.x3. 南亚国家主要作物分布:(a) 玉米与小麦;(b)水稻;(c)土豆与大豆;(d)南亚国家主要作物种植比例
进出口
除了印度出口大米、动物饲料、玉米以及巴基斯坦出口大米,南亚地区国家不是主要的初级农作物(大米、小麦、玉米、块根、豆类、蔬菜、水果、大豆和其他油料作物、纺织纤维等,表5.x2)出口国。印度和孟加拉国成为豆类的重要进口国。孟加拉国的主要出口作物是纤维作物,主要由黄麻和棉花组成。南亚所有国家尤其以一些大国为代表均为油料作物的进口国。由于所处的赤道气候的特殊性,斯里兰卡与其他南亚国家有较大差异:斯里兰卡主要出口茶叶和橡胶。最后,由于不丹国家土豆工程(Roder et al, 2007)的实施,土豆已经成为不丹的主要出口作物。
表 5.x1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及斯里兰卡基础统计数据
孟加拉国 不丹 印度 尼泊尔 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 来源
人口 2015(百万) 155 0.743 1263 28 177 20 (1)
% 增长 20 33 21 17 31 9 (1)
人口密度(人/km2) 1117 20 394 180 241 309 (5)
GDP 2011-2015 (美元) 3123 7816 6020 2374 4811 11739 (2)
农业生产男性比重 (2014) 劳动人口比例(%) 42 33 49 n.a. 38 29 (2)
农业生产女性比重(2014) 劳动人口比例(%) 68 63 71 n.a. 67 35 (2)
农业产值 占2014年总GDP比例(%) 16- 18- 17- 34- 25= 9- (2)
农业用地 占总土地比例(%) 70- 14+ 61= 29+ 47= 44+ (6)
耕地 占总土地比例(%) 60 3 53 15 39 21 (6)
灌溉用地 (LEI, 2007) 占农业用地比例(%) 55 3 32 28 70 24 (3)
实际灌溉用地, 2011 占灌溉用地比例(%) 100 28 94 100 100 84 (4)
农业用水, 2011 可循环用水比例(%) 2 0.5 36 4 70 21 (4)
谷类产量 (2009-2013) 1000 吨 53323 165 287384 8797 35864 4206 (7)
增减变化 (%) 44 25 25 28 28 49 (7)
Kg/人 343 222 227 320 202 206 (7)
水稻产量 增减变化 (%) 45 62 22 15 −5 44 (1)
水稻种植面积 增减变化 (%) 9 −16 −2 −4 11 30 (1)
小麦产量 增减变化 (%) −39 −50 26 54 29 n.a. (1)
玉米产量 增减变化 (%) 3029 15 91 46 162 528 (1)
大豆产量 增减变化 (%) n.a. −63 106 59 −99 771 (1)
油料作物产量 增减变化 (%) 15 −46 56 32 30 9 (1)
豆类产量 增减变化 (%) −34 62 34 29 −8 3 (1)
土豆产量 增减变化 (%) 216 41 90 119 104 39 (1)
表 5.X2: Amounts (million tons) of agricultural imports and exports
农作物进出口值(百万吨)
进口 出口
印度 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 尼泊尔 斯里兰卡 不丹 印度 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 尼泊尔 斯里兰卡 不丹
List 1 5.24 6.22 3.25 0.94 1.77 0.09 19.67 0.44 6.6 0.1 0.83 0.07
List 2 0.8 1.22 0.98 0.15 1.26 0.03 9.24 0.01 0.71 0.09 0.2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