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ject
  • 首页
  • 关于
  • 快报
  • 通报
  • 方法
  • 出版物
  • 联系我们
  • 中文
    • 中文
    • English
    • Português
  • 登录

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产量 中国
作者: 编辑:


(1)夏粮产量预测

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预计14,157万吨,较2021年减产164万吨,减幅为1.1%(表4.4),夏粮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受冬小麦种植面积缩减导致夏粮种植面积同比减少1.9%,虽然夏粮单产同比增加0.8%,但仍未能抵消夏粮种植面积缩减的影响。

表4.2 2022年我国夏粮主产省市夏粮产量(万吨)及同比变幅(%)

省市

2021年产量

2022年

(万吨)

面积变幅(%)

单产变幅(%)

总产变幅(%)

夏粮产量(万吨)

河北省

1276

-3.5

1.6

-2

1251

山西省

224

1.3

2.8

4.2

233

江苏省

1396

-1.5

1.7

0.2

1399

安徽省

1510

-2.5

-1.4

-3.9

1451

山东省

2725

-2.2

1.9

-0.4

2715

河南省

3319

-3.7

1.7

-2.1

3249

湖北省

623

-2.1

1.2

-0.9

617

四川省

582

-0.6

2.8

2.2

595

陕西省

414

-0.9

-0.8

-1.7

407

甘肃省

352

0.9

0.4

1.3

356

新疆省

508

-1.3

2.1

0.8

512

小计

12928



-1.1

12785

其他省份*

1392



-1.5

1372

全国*

14320

-1.9

0.8

-1.1

14157

*注:其他省份和全国总产量未包含台湾省的夏粮。

华北平原夏粮种植面积比2021年有所下降,其中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4省夏粮种植面积缩减量居前,分别减少3.7%、3.5%、2.2%和2.5%,主要原因是2021年秋播期间局地洪涝导致土壤墒情过高而错过播种期;受此影响,4省夏粮总产分别减少69万吨、26万吨、10万吨和59万吨。四川省虽然夏粮种植面积同比缩减0.6%,但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尤其是4月末灌浆期雨热匹配良好,籽粒灌浆充分,5月中上旬降水较少,利于成熟收晒,促使四川夏粮单产同比增加2.8%,全省夏粮总产同比增加13万吨,是各夏粮主产省中增产量最大的省份。其他省区的夏粮产量同比变化在±10万吨以内。

(2)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

2022年中国冬小麦种植面积为23,292.5千公顷,同比下降546.9千公顷,降幅2.3%,主要原因是去年冬小麦播种期间华北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汛情,连续的强降雨导致田间土壤过湿,小麦播期整体推迟,部分地区错过小麦播种期。在11个冬小麦主产省区中,8个省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同比减少,仅山西、甘肃和新疆等地冬小麦种植面积同比略增。


1.png

图1 2022年全国冬小麦种植分布

就各省而言,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和安徽五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缩减量最大,分别减少201.4千公顷、92.9千公顷、76.3千公顷、63.4千公顷和49.2千公顷,5个冬小麦主产省累积减少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缩减量的88.4%。

河南省是全国冬小麦第一生产大省,2022年小麦种植面积5287.0千公顷,较2021年偏低3.7%,冬小麦种植面积缩减量占全国冬小麦减少面积的36.8%。2021年秋季冬小麦播种期间,河南省遭遇强降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土壤过湿无法实施机械播种在作业,小麦播期整体推迟,南阳、商丘部分地区错过冬小麦最佳播种期,是冬小麦种植面积缩减的最主要区域,而“7·20”特大暴雨导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安阳、鹤壁、新乡、濮阳等地,得益于抢灾排水积极,小麦播种面积受影像有限。

山东省2022年冬小麦种植面积为4093.7千公顷,相较2021年总面积下降2.2%。受到2021年秋汛影响,冬小麦主要产区菏泽、德州、聊城三个市冬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下降30.9、32.0、37.0千公顷,是小麦种植面积的主要区域。临沂、滨州、青岛、潍坊等地小麦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一定程度抵消了鲁西地区种植面积缩小的影响。

表4.3 2022年主产省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

省区

种植面积(千公顷)

面积增减量

(千公顷)

变幅

(%)

2021年

2022年

河北

2165.9

2089.6

-76.3

-3.5

山西

411.5

416.9

5.4

1.3

江苏

2741.9

2678.4

-63.4

-2.3

安徽

3027.3

2978.1

-49.2

-1.6

山东

4186.6

4093.7

-92.9

-2.2

河南

5488.4

5287.0

-201.4

-3.7

湖北

1113.3

1094.5

-18.8

-1.7

四川

492.5

492.1

-0.4

-0.1

陕西

805.6

797.0

-8.6

-1.1

甘肃

503.3

529.4

26.1

5.2

新疆

582.9

588.2

5.3

0.9

小计

21519.2

21044.9

-474.2

-2.2

其他*

2320.2

2247.6

-72.6

-3.1

中国*

23839.4

23292.5

-546.9

-2.3

*注:冬小麦种植面积未包含台湾省。

河北省2022年冬小麦种植面积2089.6千公顷,相较2021年减少3.5%,种植面积下降区域集中在邯郸、衡水、邢台三市,其中邯郸市小麦种植降幅最大,种植面积缩减的耕地主要位于曲周县、邱县、肥乡等地(图4.9),一方面由于2021年入汛以来,邯郸遭遇持续降水的影响,小麦播种受到干扰,另一方面与当地节水压采政策引导的冬季轮作休耕有关。


1.jpg1653584439978139.png

图2 河北省邯郸市小麦遥感监测与3-4月假彩色影像

安徽省2022年冬小麦种植面积2978.1千公顷,同比缩减1.6%,小麦种植面积缩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六安北部的霍邱县和寿县、滁州西部的定远县和东部的天长市,连片耕地呈现休耕状态,而2021年同期多数耕地则种植了冬小麦;淮河以北的冬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未出现明显变化。

(3)冬小麦产量预测

2022年全国冬小麦总产量预计12,764万吨,较2021年减产153万吨,减幅为1.2%(表4.3)。4月以来,冬小麦主产区农气条件总体正常,气温回升、土壤墒情适宜,加速了冬小麦生长,长势明显好转,部分晚播小麦长势也达到往年平均水平。从全国来看,有12%的冬小麦长势不及去年,零散分布在主产区各地;约7%的冬小麦长势好于去年同期,主要分布在山东西北部、江苏中部和东北部、陕西大部和山西中南部;其余81%的小麦长势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接近,去年秋播延迟造成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渐消除。

表4.4 2022年中国各省冬小麦的面积(千公顷),单产(千克/公顷),产量(万吨)及变幅(%)

省市

面积

单产

产量

2022

变幅

2022

变幅

2022

变幅

增/减量

(千公顷)

(%)

(千克/公顷)

(%)

(万吨)

(%)

(万吨)

河北

2090

-3.5

5838

1.6

1220

-2.0

-25

山西

417

1.3

5420

2.8

226

4.2

9

江苏

2678

-2.3

5068

1.7

1357

-0.6

-8

安徽

2978

-1.6

4710

-1.5

1403

-3.1

-45

山东

4094

-2.2

6573

1.9

2691

-0.4

-10

河南

5287

-3.7

6119

1.7

3235

-2.1

-68

湖北

1095

-1.7

4072

1.3

446

-0.4

-2

四川

492

-0.1

4002

2.7

197

2.6

5

陕西

797

-1.1

3891

-0.7

310

-1.8

-6

甘肃

529

5.2

4129

1.8

219

7.1

14

新疆

588

0.9

5608

0.4

330

1.3

4

小计

21045

-2.2

5528

1.1

11633

-1.1

-131

其他*

2248

-3.1

5031

1.3

1131

-1.8

-21

全国*

23293

-2.3

5480

1.1

12764

-1.2

-153

*注:未包含台湾省的冬小麦。

2022年冬小麦平均单产为5,480千克/公顷,比2021年增加1.1%,主要得益于4月末以来多数冬小麦主产省份农气条件良好,有利于冬小麦灌浆,作物长势和籽粒干物质累计状况好于去年同期,小麦单产同比增加;然而由于冬小麦种植面积同比缩减2.3%,全国冬小麦产量同比仍低于去年,11个主产省区中,仅山西、四川、甘肃和新疆四个非核心小麦主产省区的冬小麦总产量有所增加。

各冬小麦主产省区小麦生产形势差异显著。安徽和陕西4月下旬降水偏多,长势有所改善,但5月中上旬持续少雨不利于小麦灌浆,小麦生长高峰低于去年,单产同比分别下降1.5%和0.7%;黄淮海平原区的河南、山东和河北等省份自4月初以来降水持续偏少,但三省小麦主产区灌溉设施发达,灌溉及时,作物生长速率自4月中旬起快于往年,长势超过去年同期,充足的光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加之灌溉水分保障各省小麦孕穗、抽穗和灌浆,单产同比分别增加1.7%、1.9%和1.6%;湖北省4月下旬降水充沛,利于孕穗抽穗,5月中上旬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利于扬花灌浆,单产增幅为1.3%;四川4月末灌浆期雨热匹配良好,籽粒灌浆充分,5月中上旬降水较少,利于成熟收晒,小麦单产同比增加2.7%;山西小麦孕穗抽穗期降水基本正常,长势明显改善并超过去年同期,预计单产增加2.8%。虽然自孕穗期以来多数小麦主产省农气条件总体良好,多数省区冬小麦单产同比增加,但种植面积同比缩减仍导致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4个冬小麦主产省的产量同比减少超过10万吨,分别减产68万吨、45万吨、25万吨和10万吨,占全国冬小麦减产量的97%,其他省区的冬小麦产量同比变化较小。

总体上看,5月下旬华北平原气温略有起伏,发生极端高温导致的干热风可能性较低,夏粮成熟收获期若无冰雹、倒伏等灾害性天气,总产量减幅扩大的风险有限。

 

(4)早稻种植面积遥感监测

2022年全国早稻主产省区早稻备耕和移栽已全面完成,早稻总面积为5,228.5千公顷,与2021年5,210.2千公顷相比,面积增加18.3千公顷(表4.5)。

安徽、湖北两省早稻种植面积同比下降,其余6个早稻主产省区早稻种植面积较2021年均有所增加,其中湖南、江西、广西和广东作为全国最主要的4个早稻种植省份,2022年早稻备耕和移栽面积同比分别增加了1.0%、1.6%、1.7%和0.8%,一方面得益于2022年提前发布了稻谷最低收购价同比有所上升以及早稻和双季水稻种植模式的财政补贴等政策的激励,另一方面也与疫情影响下农村外出务工积极性有所减弱有一定关联。

表4.5 2022年我国夏粮主产省区早稻备耕移栽面积遥感监测结果

省区

备耕移栽面积(千公顷)

同比变幅

(%)

面积增减量

(千公顷)

2021年

2022年

福建

155.8

159.0

2.0

3.2

浙江

111.8

113.9

1.9

2.1

江西

1144.7

1163.1

1.6

18.4

广西

931.2

947.1

1.7

15.9

湖南

1522.3

1537.9

1.0

15.5

安徽

185.2

179.3

-3.2

-5.9

湖北

150.7

147.8

-1.9

-2.9

广东

828.1

834.7

0.8

6.6

小计

5029.9

5082.7

1.1

52.8

全国

5210.2

5228.5

0.4

18.3



菜单

  • 摘要
    • 摘要
  • 全球农业气象条件
    • 全球农业气象条件
  • 农业主产区
    • 概述
    • 非洲西部主产区
    • 北美主产区
    • 南美主产区
    • 南亚与东南亚主产区
    • 欧洲西部主产区
    • 欧洲中部与俄罗斯西部
  • 遥感监测国的作物长势
    • 概述
    • 国家分析
    • 阿富汗
    • 安哥拉
    • 阿根廷
    • 澳大利亚
    • 孟加拉国
    • 白俄罗斯
    • 巴西
    • 加拿大
    • 德国
    • 埃及
    • 埃塞俄比亚
    • 法国
    • 英国
    • 匈牙利
    • 印度尼西亚
    • 印度
    • 伊朗
    • 意大利
    • 哈萨克斯坦
    • 肯尼亚
    • 柬埔寨
    • 斯里兰卡
    • 摩洛哥
    • 墨西哥
    • 缅甸
    • 蒙古
    • 莫桑比克
    • 尼日利亚
    • 巴基斯坦
    • 菲律宾
    • 波兰
    • 罗马尼亚
    • 俄罗斯
    • 泰国
    • 土耳其
    • 乌克兰
    • 美国
    • 乌兹别克斯坦
    • 越南
    • 南非
    • 赞比亚
    • 吉尔吉斯斯坦
  • 中国
    • 概述
    • 中国大宗粮油作物产量
    • 东北区
    •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
    • 黄淮海
    • 黄土高原区
    • 长江中下游区
    • 中国西南区
    • 华南区
    • 大宗粮油作物进出口预测
  • 焦点与展望
    •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展望
    • 全球灾害事件概述
    • 厄尔尼诺
    • 俄乌冲突
  • 附录
    • 附录A:环境指标与潜在生物量
    • 附录B:CropWatch指标、空间单元和产量估算方法速览

Figures

  •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奥运科技园区
  • +86 10-64842375/6
  • +8610-64858721(传真)
  • 许可证号:京ICP备05080539号-16
  • cropwatch@radi.ac.cn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AIRCAS)

RADI CAS

Copyright © 2023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生态系统遥感研究室